欢迎访问58生活网

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(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)

频道:常识 日期: 浏览:193

#中秋节# 导语中秋节的由来是怎样的?不知道没关系, 中秋节频道!

1.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

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,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,故谓之中秋节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,称谓“仲秋”,所以中秋节又叫“仲秋节”。

 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”、“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代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

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宋代、明代、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。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

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,月饼象征着团圆。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。苏东坡有诗写道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,清朝杨光辅写道:“月饼饱装桃肉馅,雪糕甜砌蔗糖霜”。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。

 根据史籍的记载,“中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一书中。到魏晋时,有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记载。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
2.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

中秋节的传说故事:朱元璋与月饼起义

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。当时,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,纷纷起义抗元。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。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,传递消息十分困难。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,命令属下把藏有“八月十五夜起义”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,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,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。到了起义的那天,各路义军一齐响应,起义军如星火燎原。

 很快,徐达就攻下元大都,起义成功了。消息传来,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,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,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,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“月饼”,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。此后,“月饼”制作越发精细,品种更多,大者如圆盘,成为馈赠的佳品。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3.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

中秋节的传说故事: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

 相传,远古时候有一年,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,直烤得大地冒烟,海水枯干,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。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,他登上昆仑山顶,运足神力,拉开神弓,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。

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,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,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。*诈刁钻、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。不久,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,名叫嫦娥。后羿除传艺狩猎外,终日和妻子在一起,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。

 一天,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,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,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。据说,服下此药,能即刻成仙。然而,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,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。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,不料被蓬蒙看到了。三天后,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,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,留了下来。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,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。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,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,转身打开百宝匣,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药,身子立时飘离地面、冲出窗口,向天上飞去。

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,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傍晚,后羿回到家,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。后羿既惊又怒,抽剑去杀恶徒,蓬蒙早逃走了。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。悲痛欲绝的后羿,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。这时他惊奇地发现,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,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。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,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。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

 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、赞美了嫦娥,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,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,修饰,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,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。

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“嫦娥奔月”相左,《全上古文》辑《灵宪》则记载了“嫦娥化蟾”的故事:“嫦娥,羿妻也,窃王母不死药服之,奔月。将往,枚占于有黄。有黄占之:曰:‘吉,翩翩归妹,独将西行,逢天晦芒,毋惊毋恐,后且大昌。’嫦娥遂托身于月,是为蟾蜍。”嫦娥变成青蛙后,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,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,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: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”

4.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

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传统的中秋佳节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称为中秋。在中国的农历里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而中秋也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,更明亮,所以又叫做“月夕”,“八月节”。此夜,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,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。远在他乡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称“团圆节”。

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一样。

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,幼年时曾虔诚拜月,长大后,以超群品德入宫,但未被宠幸。某年八月十五赏月,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,觉得她美丽出众,后立她为皇后,中秋拜月由此而来。月中嫦娥,以美貌著称,故少女拜月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

 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在北宋京师。八月十五夜,满城人家,不论贫富老小,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,焚香拜月说出心愿,祈求月亮神的保佑。南宋,民间以月饼相赠,取团圆之义。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,砌宝塔等活动。明清以来,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;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灯、走月亮、舞火龙等特殊风俗。

 今天,月下游玩的习俗,已远没有旧时盛行。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,人们把酒问月,庆贺美好的生活,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,和家人“千里共婵娟”。

5.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

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,至今已历史悠久。“中秋”这一词最早记载于《周礼》。因我国古时的历法,农历8月15日,正好是一年的秋季,而且是八月中旬,故称为“中秋”。另外,在一年四季中,每季分为“孟、仲、季”三部分,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“仲秋”。直到唐朝的初年,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。民间尚有“吴刚伐桂、嫦娥奔月”的神话传说。

6.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

中秋吃月饼,和端午吃粽子、元宵节吃汤圆一样,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。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,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,则是宋代的事情。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“宫饼”,民间俗称为“小饼”,苏东坡有诗云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。”南宋文学家周密在《武林旧事》中首次提到“月饼”的名称。传说元末,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,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。

 长期以来,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明清时期,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。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:“月饼饱装桃肉馅,雪糕甜砌蔗糖霜”,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。到了近代,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,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,馅料考究,外型美观,还分成平式、苏式、广式、台式等不同风味。月饼作为吉祥、团圆的象征,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,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。

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。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到宋代,中秋赏月之风更盛,每逢这一日,“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。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,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等古迹。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,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,饮酒赋诗,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。如杜甫《八月十五夜月》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;宋代文豪苏轼,中秋欢饮达旦,大醉而作《水调歌头》,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。直到今天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。

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,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,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。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,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,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、安徽一带的烧塔、香港的舞火龙等等,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、拜月等中秋习俗,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。

7.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

 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一年有四季,每季三个月,分别被称为孟月、仲月、季月三部分,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,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,在八月中旬,故称“中秋”。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《新唐书·卷十五志第五·礼乐五》载“其中春、中秋释奠于文宣王、武成王”,及“开元十九年,始置太公尚父庙,以留侯张良配。中春、中秋上戊祭之,牲、乐之制如文”。据史籍记载,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,时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节”;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,故又称“秋节”、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会”、“中秋节”;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,故亦称“团圆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、“月夕”、“追月节”、“玩月节”、“拜月节”;在唐朝,中秋节还被称为“端正月”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大致有三种: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,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。

8.关于中秋节的祝福语

1、思念如绿叶,渐渐舒展,又是中秋月圆夜,与月亮星星相望醉眼,想你的心化作梦呓,祝福你!

 2、亲爱的:不要悲伤,我们虽远隔千山万水。只要我们相互牵恋,思念我们同样可以共享明月!

 3、红红翠翠,年年朝朝暮暮。暮暮依依,时时鲽鲽鹣鹣。说不完的思念,但愿您的生活就象月一样圆满!

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(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)

 4、千里试问平安否?且把思念遥相寄。绵绵思念与关怀,浓浓亲情与祝福,中秋快乐!

 5、八月十五月儿圆,在这月圆人不圆的时候,远方的我衷心祝你万事如意。

 6、十五的皓月高挂晴空,你不在我的身边,我只好让明月带上我思念和祝福——节日快乐!我想你!

 7、繁星耀九洲,明月寄相思;千里人相隔,两心遥相依。

 8、中秋佳节月儿圆,圆出全家聚一堂;桂花散香飘祥瑞,嫦娥送福美万年;愿你福圆满家园;花好月圆人团圆;事业顺利步步高,阖家幸福永平安。祝你中秋节快乐!

 9、清风送去了我的祝福,明月带来了我的问候,流星记载了往日的故事,玉兔留下了永恒的吉祥。祝你中秋佳节快乐,月圆人圆事事圆满!

 10、八月中秋月儿圆,对着嫦娥表思念,心中的人啊你可看见,嫦娥也在默默祝愿,愿你生活比蜜甜!

 11、今年中秋节不送礼,发条短信祝福你,健康快乐唱伴你,好运和你不分离,还有让我告诉你,财神已经跟随你,钞票珠宝都给你,幸福人生属于你!中秋假日快乐!

 12、月儿圆圆挂天边,荷叶圆圆水中间。梦想圆圆都实现,成功圆圆舞翩跹。快乐圆圆永不变,祝福圆圆情无限:中秋花好月又圆,幸福与你两团圆。

 13、又是一年落叶黄,一层秋雨一层凉。整日工作挺辛苦,天凉别忘加衣裳。保重身体多餐饭,珍惜友情常想想。信短情长言未尽,唯愿朋友多安康。中秋快乐,合家团圆!

 14、圆圆的月儿天上挂,圆圆的月饼香天涯,圆圆的快乐美如花,圆圆的祝福到你家:美满日子玉润珠圆,幸福生活花好月圆,合家吉祥永团圆。

 15、以真诚为半径,用尊重为圆心,送您一个中秋圆圆的祝福!祝愿:爱您的人更爱您,您爱的人更懂您!好事圆圆!好梦连连!祝中秋快乐,月圆人更圆! 

9.关于中秋节的祝福语

1、月满人齐全,家国两团圆,花好月圆佳节夜,思念千里梦甜甜。祝福你中秋佳节快乐,合家团聚,月圆人更圆。

 2、中秋季又至,为了感谢您的鼎力支持与合作,就用小小的短信,表达我无限的情谊。祝愿您中秋节合家团圆,事业高升,快乐无边,万事皆能够圆满。

 3、桂花飘香,清辉万里映秋江;月饼飘香,温馨味道细品尝;团圆飘香,合家美满共吉祥;快乐飘香,笑意盈盈幸福长;祝福飘香,中秋愿你永安康!

 4、隔空对月寄相思,知否,知否,最是这中秋佳节,道不尽,念亲友,情悠悠。飞鸿表心意,漫漫长路,相濡以沫结伴行。祝君:中秋快乐!

 5、在您享受美味月饼的同时应喝些茶,这样有助于去油腻、帮助消化、增加食欲。并同时在中秋佳节送上浓浓的情意与祝福,月圆人圆事事美满,中秋快乐!

 6、中秋月儿圆,愿你梦香甜;中秋月饼甜,健康又团圆;中秋酒飘香,盼君早还乡。愿君佳节传佳音,万事如意事业顺,身体健康返故乡。举家快乐度佳节,其乐融融福满门!

 7、嫦娥月宫起舞,玉兔广寒出入。吴刚伐桂辛苦,人间中秋忙碌。桂花金菊飘香,把酒赏月共度。值此传统佳节,短信寄去祝福。合家安康美满,人生大展宏图。

 8、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,双节又至祝福来,祝您国庆节快乐,中秋全家团团圆圆。短信送祝愿,祝你天天快乐!

 9、金风爽,云飘扬,月饼香,品琼浆,月色赏,秋月朗,杯盏撞,情满腔,佳节旺,团圆畅,祝福淌,幸福扬。中秋快乐。

 10、偶尔的.繁忙,不代表遗忘,秋天的到来,愿您心情舒畅,曾落下的问候,这次一起补偿,所有的关心,凝聚成短信一条:祝福我亲爱的朋友,中秋快乐、身体健康!

10.关于中秋节的祝福语

1、家人是太阳,朋友是月亮。晒晒太阳生活安康,看看月亮心情舒畅。中秋佳节里,享受阳光版温馨,品味月光版温情。“泉州瑞和英菲尼迪”祝福我的“月亮”们中秋快乐!

 2、迎来了中秋的笑脸,迎来了中秋的喜悦!愿你在这双重喜庆的包围下永远幸福、快乐!!

 3、中秋佳节将来到,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时间过佳节,在这么个团团圆圆的日子,更加需要家人的关心,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动力,愿您全家幸福快乐,您的生意蒸蒸日上!

 4、尊敬的客户朋友在这中秋即将到来的时刻,让我们为您送上美好的祝福,送您一句祝福让您欢笑,送您一句问候让您骄傲,祝您月圆人圆家团圆,事顺业顺家兴旺。天天笑口常开,月月事事如意,年年生意兴隆。

 5、花好月圆中秋夜,欢乐相伴把酒端,互送祝福传情谊,平安好运你如意。祝您幸福中秋,快乐中秋,工作顺利,永远幸福!

 6、中秋将至,送上祝愿,一送月圆不用花钱,二送人圆没有时限,三送梦圆努力实现,四送佳缘幸福美满,五送我心愿,祝你天天开心无极限。

 7、一缕情思一棵红豆,月圆时分我会让玉兔送去我特制的月饼!祝中秋节快乐!

 8、送您一个月饼:它是以爱为馅,以团圆为皮,以一颗最美好的心烹制而成。祝愿您在这团圆之节,事事团团圆圆。

 9、月光皎皎,月饼甜甜,月桂香香,月儿圆圆,千江月明千江水,万里花飘万里情,良辰吉日里遥寄思念,花好月圆中放飞祝福,感谢您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爱护,敬祝您中秋快乐,合家幸福。

 10、祖国江山万里秀,神州大地花似锦。中秋难得好心情,打点行囊去旅行。一路顺风多珍重,收获快乐更尽兴。

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

#中秋节# 导语中国农历八月十五,俗称中秋节。“中秋”意为秋天之半,一秋之中。中秋节还被称之为月节、拜月节、团圆节、八月节,以及追月节、玩月节等。中秋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,八月十五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,部分亚洲国家比如日本、韩国、越南、新加坡等也将这一天作为传统节日来庆祝。2006年5月20日,中秋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自2008年起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下面是 !

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一

在中秋节,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,《礼记》中就记载有“秋暮夕月”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李子、葡萄等时令水果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

 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在宋代,中秋赏月之风更盛,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“中秋夜,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。每逢这一日,京城的所有店家、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,牌楼上扎绸挂彩,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,夜市热闹非凡,百姓们多登上楼台,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,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,团圆子女,共同赏月叙谈。

 明清以后,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,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灯、走月亮、舞火龙等特殊风俗。

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,俗话中有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,“月饼”一词,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中,那时,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。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。

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,清袁枚在《隋园食单》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。到了近代,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,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,馅料考究,外型美观,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,如“嫦娥奔月”、“银河夜月”、“三潭印月”等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,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,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,联络感情。

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二

中国地缘广大,人口众多,风俗各异,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,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

 在福建浦城,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,以求长寿。在建宁,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。上杭县人过中秋,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。龙岩人吃月饼时,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、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,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。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。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。

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,主要是妇女和小孩,有“男不圆月,女不祭灶”的俗谚。晚上,皓月初升,妇女们便在院子里、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。银烛高燃,香烟缭绕,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。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,潮汕有俗谚:“河溪对嘴,芋仔食到”。八月间,正是芋的收成时节,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。这固然与农事有关,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:1279年,蒙古贵族灭了南宋,建立元朝,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。马发据守潮州抗元,城破后,百姓惨遭屠杀。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,后人就取芋头与“胡头”谐音,且形似人头,以此来祭奠祖先,历代相传,至今犹存。

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。塔高1—3公尺不等,多用碎瓦片砌成,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,约占塔高的1/4,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,顶端留一个塔口,供投放燃料用。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,燃料有木、竹、谷壳等,火旺时泼松香粉,引焰助威,极为壮观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,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,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,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、奖金或奖品。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,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,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。

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。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,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。“桂花鸭”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,肥而不腻,味美可口。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,浇以桂浆,美不待言。“桂浆”,取名自屈原《楚辞·少司命》“援北方闭兮酌桂浆”。桂浆,一名糖桂花,中秋前后采摘,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。江南妇女手巧,把诗中的咏物,变为桌上佳肴。南京人合家赏月称“庆团圆”,团坐聚饮叫“圆月”,出游街市称“走月”。

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三

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到明清时期几乎与春节同样重要。中秋节有很多传说,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有几个故事。

 一是嫦娥奔月故事。传说在远古时代,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,烤得人间民不聊生。这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年轻人出现了,他登上昆仑山的顶峰,张弓搭箭,嗖嗖嗖射落了九个太阳,大地于是变得凉爽,草木开始生长,牲畜也开始繁衍,百姓们不再饱受炎热之苦。后羿为百姓立了大功劳,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慕名前来投师学艺,有一个名叫蓬蒙的心术不正的人也混了进来。一天,后羿遇见了西天的王母娘娘,王母为感激后羿为百姓作出的贡献,赐给后羿两颗药丸,并告诉他服用以后可以得道成仙。后羿不愿独自成仙,便将王母所赐仙药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。嫦娥将药放进了百宝箱,岂料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,就乘后羿率众打猎时,称病在家,持剑闯入后羿家中,逼迫嫦娥交出仙药。嫦娥誓死不给,危急之下拿出仙药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药后,身体变得极其轻盈,慢慢地飘向了天空。后羿预感到嫦娥有危险,于是在打猎途中匆匆赶回家。赶到的时候,嫦娥已经飘出了窗口,后羿只来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,眼睁睁地看着嫦娥飞向空中,飞离了他和故土,飞到了月亮之上。嫦娥奔月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,从此,每年的这一天,后羿都遥遥望着月亮,回忆与嫦娥生活的点点滴滴。百姓们为嫦娥保护仙药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,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摆上瓜果遥拜嫦娥,渐渐形成过中秋节的习俗。

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四

早在中秋节的前一个月,各式各样的月饼就纷纷上市了,人们很早就准备好了供节日享用的食品。

 节日是从下午的设宴聚餐真正开始。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,最精致高雅、隆重的,当属宫廷宴席。八月十五这天,上到天子,下到百姓,无一例外地要全家团坐在一起,用餐赏月。明代的宫廷,在八月十五这天,最流行吃螃蟹,人们认为八月十五前后的螃蟹又大又好,是食用的时间,因此中秋这天,大家围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围,一边聊天,一边用餐。在吃的时候还可以蘸上点醋,这样更可口。吃完螃蟹以后,还要喝苏叶汤,用苏叶汤洗手。聚餐过后,大家一同观看关于中秋的神话戏曲的演出。清代的宫廷中秋节不同于明代,在中秋节这天,多选择一个合适的院落,在院子的东边竖一个屏风,屏风两侧摆上鸡冠花、毛豆枝等植物。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,桌子正中放一个特大的月饼,月饼四周堆满各式各样的糕点和时鲜瓜果。祭月完毕,按照皇家人口,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份月饼,这被称为“吃团圆饼”。

 吃罢晚饭,正是明月冉冉升起的时候,这个时候,节日的气氛才真正地显现出来,有的家庭会全家一起去河边或到视野辽阔的地方赏月。赏月的习俗,一直以来就盛行。在唐代,中秋赏月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到了宋朝,中秋节赏月吟诗更为风行,每到中秋之夜,夜市常常通宵营业,赏月游人络绎不绝。

 有的地方民间要举行“拜月”仪式。到中秋节,各家各户都要设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于香案上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,并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形状放在案首。然后要将月神像面向月亮供好,全家按照辈分依次祭拜,然后这家的女主人将月饼切给家人分享。团圆月饼的切法非常讲究,在动手之前,要把家中的所有亲人都算在内,无论是在家的家人还是在外的游子,都一并算在其中,分出的月饼份数不能有差错,而且必须每一块都均匀,不多不少,公平分割。

 在中国南方,中秋节晚上还会举行灯会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,举行灯会展览是一项重要的活动。中秋节也不例外。中秋节的灯会虽然不像元宵节那样规模宏大,但是中秋节的花灯种类却非常丰富,有放上天空的孔明灯,有放在水中漂流的荷叶灯,有用柚子皮做成的柚子灯、南瓜掏空做成的南瓜灯,还有稻草灯、鱼鳞灯、蛋壳灯等,品种繁多,令人目不暇接。

 中国香港地区过中秋节,流行一项古老的庆祝活动,即舞火龙。为了庆祝中秋节这一传统佳节的到来,香港的铜锣湾大坑地区每年从农历八月十四晚就开始了一年一度、延续三天之久的盛大的舞火龙活动,庆祝用的火龙是用珍珠草扎成,一共有三十二节龙身,总计长达七十多米,龙身上插满了长寿香,舞龙的人们挥舞着火龙在大街小巷欢腾,吸引众多的民众前来观看狂欢,热闹非凡。

 在中国湖南、贵州、安徽等地有中秋节偷瓜送子的习俗,祈求已婚妇女能够怀上孩子。在中国台湾,未婚女子在中秋之夜还会跑到别人的菜园中偷菜,据说如果能够偷到蔬菜的话,就会找到如意郎君。

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五

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,与春节、端午、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。据史籍记载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,时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节”;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、八月,故又称“秋节”、“八月节”“八月会”;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,故亦称“团圆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“追月节”“玩月节”“拜月节”;在唐朝,中秋节还被称为“端正月”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大致有三种: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、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。

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2006年5月20日,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传统的中秋佳节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称为中秋。在中国的农历里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而中秋也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,更明亮,所以又叫做“月夕”,“八月节”。此夜,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,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。远在他乡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称“团圆节”。

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一样。

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是古人为了祭月,从而演变出的一种崇拜活动。

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,普及于汉代,定型于唐代。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,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,大都有古老的渊源。祭月作为民间过节的重要习俗之一,逐渐演化为赏月、颂月等活动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
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,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——敬月习俗的遗痕。在秋分时节,是古老的“祭月节”。祭月,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,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“月神”的一种崇拜活动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秋分祭月”而来。

在传统文化中,月亮和太阳一样,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。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,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。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,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,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。

中秋节的节日别称

最初“祭月节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。根据中国的历法,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称为“仲秋”,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称“中秋”。

中秋节有许多别称:古时有秋分夕月(拜月)的活动,故称“月夕”或“祭月节”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,所以称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;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;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,因而又叫“团圆节”。中秋节月亮圆满,家人团聚,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,因此又称“团圆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

在广府地区,中秋节俗称“月光诞”。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,故称“果子节”。侗族称为“南瓜节”,仫佬族称为“后生节”等。

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-中秋节

关键词:[db:tag]

1 留言

  1. 匿名用户
    回复
    中秋节,又称'月节',起源多重传说赋予深厚文化内涵。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